后续会时不时地写一些不那么短的短视频的观后感,今天就先拿 小智侃财经的作品
的《为什么放任东大崛起,老美却怂了》来讲讲。
![[assets/local_image_plus/ca3b886aefb28d6cb75276cd57c5af2b_MD5.png]]
该视频以《倚天屠龙记》的情节类比开头,讲中美博弈,分析了美国在中美博弈中的策略转变及背后原因,以及中国应对美国压力展现出的自信从容。分了三部分:
- 中美博弈现状:美国对中国发起科技战、贸易战、金融战,中国凭借自身实力扛住压力,就像张无忌有九阳神功护体。当下中国对内提升市场经济活跃度,对外展现自信从容,如扩大免签国、延长免签时长、对部分国家实施单方面零关税、取消制造业外资限制等。
- 美国的表现及目的:美国采取搞孤立、筑高墙、大收缩策略。在军事上,加强格陵兰岛战略布局,建立保卫本土的导弹拦截体系,军事力量收缩;在产业上,阻止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,对进口钢铁、铝和汽车加征关税,保护本土制造业;在经济上,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巴黎协定,与沙特、俄罗斯谈原油价格,发展传统能源产业,稳定美元石油结算体系,降低通胀和制造业成本 。
- 中美博弈历史回顾,这是全视频最精彩的部分。
围绕着一句很经典的话:美国错过多次打压中国的机会,主要因为每次想打的时候都有国家站出来挡子弹。用形象化的表述,回顾了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,在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,总会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成为美国主要关注点,从而使中国获得发展机遇的情况。 - 上世纪 70 年代:当时美国面临着苏联的强大压力,如古巴导弹危机,苏联的导弹部署到老美家门口,同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,苏联军舰开到地中海与美国对峙。美国内部还遭遇经济滞胀,原油涨价带动物价飙升,经济停滞不前,且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强调 “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”,推动德法和解、欧洲共同体成立,还用法郎换美元买黄金,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大幅下降,经济雪上加霜。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,美国发现中国有实力制衡苏联,于是通过乒乓球外交改善与中国的关系,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苏联,帮助美国缓解了外部压力,使得美国暂时无暇针对中国 。
- 上世纪 80 年代:日本经济发展迅猛,不仅收购美国地标性建筑,还在汽车产业上对美国造成巨大冲击,美国本土汽车巨头因日本低油耗汽车的竞争而面临困境。美国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,与日本签订《广场协议》,逼迫日元升值,并迫使日本开放金融市场,从而打压日本经济。这一时期,日本成为美国重点对付的对象,客观上为中国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。
- 上世纪 90 年代:苏联解体后,日本经济也被整垮,此时欧元诞生并对美元构成挑战。欧盟成立后 GDP 一度超过美国,欧元在诞生第一天起就旨在挑战美元地位。美国为限制欧元扩张,发动科索沃战争,同时也没忘记试探中国,如偷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。但美国的主要精力被欧元吸引,使得中国外贸得以继续发展 。
- 21 世纪初:欧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美国为强化美元地位,支持中国加入 WTO,希望借助中国商品提升美元价值。同时,伊拉克萨达姆宣布用欧元结算原油,美国以此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,还通过金融手段做空希腊等国债券,引发欧债危机,成功打压欧元。这期间,美国的精力分散在应对欧元问题上,对中国的遏制相对放松,中国得以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经济,提升综合国力。